共138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2/14页  10篇/页 转到:
未知 文学欣赏为心灵开扇窗   [ 2003-11-19 00:00:00  星期三 ]
  这个观念的产生,是在一个阳春的清晨。

  当时我坐在狭小阴暗的房子里的窗前,思虑着如何开始新的一天。可是前些日子囤积下来的郁闷心情似乎还在蔓延着,就像久久不肯放晴的天空,雨意渐浓。新的一天没有给我带来丝毫的兴奋与新鲜感,在我面前依然是单调而无聊的生活,千篇一律地重复着。工作台上的日历已许久未翻动过,时间变得与我毫不相关。浸上一杯热茶,轻轻嗅着,那种曾经喜欢的清香,已不能浸润麻木的感官,只会使阴暗的心境更加阴暗。打开一本曾经爱不释手的书翻着,上面的文字却依然没能让大脑作出一些积极的反射活动,只有两手在重复着简单的运动。

  突然,窗的玻璃发出“当”的一声振响,等我下意识地抬头看去时,窗的毛玻璃阻隔了我的视线。于是我推开尘封已久窗,原来是一只轻灵的鸟,已经腾空而起,倏地不在我的视野之中了。倒是一种光亮刺痛了我的眼,那是一束八九点钟的阳光,斜斜地射进我的房间,伴随着一缕缕新鲜的风。暖暖的阳光,新……

  阅读全文>>

阅读全文 | 编者:  | 评论:0 | 查看:7654  
未知 文学欣赏谈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命运   [ 2003-11-11 00:00:00  星期二 ]
隋洪安 个人悲剧与社会悲剧(网友来稿)
个人悲剧与社会悲剧

——谈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命运

山东寿光·王高一中 隋洪安

在整个中学阶段,我们学习的鲁迅先生的作品可谓多矣,仔细分析其作品中的人物,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其作品中的死亡事件特别多。《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的穷愁而死;《狂人日记》中的狼子村的人被“恶人”打死;《药》中的夏瑜被害;《祝福》中祥林嫂的死以及《阿Q正传》中的阿Q的被枪毙;《记念刘和珍君》中被虐杀的刘和珍与杨德群以及《范爱农》中徐锡林的心脏被恩铭的卫兵炒食等等 。可以说“各种形式的死亡的阴影爬满他的著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像鲁迅先生这样如此多地表现死亡事件的恐怕不多见,那么鲁迅先生为什么在他的作品中如此多地表现死亡,这些人的死亡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中学生应如何看待这些人物的死呢?思索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课文,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当时社会的腐朽与黑暗……

  阅读全文>>

阅读全文 | 编者:海运.Net  | 评论:0 | 查看:9654  
未知 文学欣赏顾城的英儿--麦琪   [ 2003-09-29 00:00:00  星期一 ]
9月26日一早,冒着大雨,记者在前门饭店见到了头天晚上刚刚从悉尼飞回北京的麦琪(英儿)。10月3日上午,她将前往地坛书市签售她最新的散文集《倾情人生》。

■而1993年10月8日,在新西兰北部一个只有两千人的小岛上,诗人顾城杀妻后自缢于一棵大树之上,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顾城事件”。死者长已矣,转眼十年过去了,当一切都像波涛归于平静的时候,麦琪,这个当年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当事人”现在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她的本名叫李英,后因顾城小说《英儿》一书的出版,许多人称她为“英儿”,再后来她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麦琪。但习惯上,人们还是喜欢称这个自小在北京胡同长大的女人为“英儿”,尽管她极力反对把书中那个“靠色相盈利”的女人与自己画等号。

■“你是信报的记者?我感觉好亲切,因为它的前身是《戏剧电影报》,1986年我大学刚毕业时曾在那儿实习过。”几句交谈之后她脸上露出了开朗的笑容,一双明亮的眼睛在浓黑的眉……

  阅读全文>>

阅读全文 | 编者:李冰  | 评论:0 | 查看:9418  
  有个年轻美丽的女孩,出身豪门,家产丰厚,又多才多艺,日子过得很好。媒婆也快把她家的门槛给踩烂了,但她一直不想结婚,因为她觉得还没见到她真正想要嫁的那个男孩。
  直到有一天,她去一个庙会散心,于万千拥挤的人群中,看见了一个年轻的男人,不用多说什么,反正女孩觉得那个男人就是她苦苦等待的结果了。
  可惜,庙会太挤了,她无法走到那个男人的身边,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那个男人消失在人群中。
  后来的两年里,女孩四处去寻找那个男人,但这人就像蒸发了一样,无影无踪。
  女孩每天都向佛祖祈祷,希望能再见到那个男人。
  她的诚心打动了佛祖,佛祖显灵了。
  佛祖说:“你想再看到那个男人吗?”
  女孩说:“是的!我只想再看他一眼!”
  佛祖:”你要放弃你现在的一切,包括爱你的家人和幸福的生活。”
  女孩:“我能放弃!”
  佛祖:“你还必须修炼五百年道行,才能见他一面。你不后悔么?”
  女孩:“我不后悔!”
  女……

  阅读全文>>
阅读全文 | 编者:海运  | 评论:2 | 查看:12801  
未知 文学欣赏时间使人忘记梦想   [ 2003-09-01 00:00:00  星期一 ]

  时间除了使人忘记爱情之外,还使人忘记梦想、原则和朋友。

  一个事业成功、头脑精明的大商家大概忘记了他年少时候本来是梦想成为一位小提琴家的。他现在只会计算每天能赚多少钱。

  一个每天营营役役的男人也许已经忘记了他曾经梦想成为一名长跑运动员。他现在连上楼梯都喘气,他每个星期的活动是看赛马。

  一个两子之母年少时的梦想是成为舞蹈家,在谈恋爱和结婚之后,她就忘记了。生了孩子之后,她有更多藉口不跳舞。如今,她已经舞不起来。

  时间也使人忘记原则。

  他的原则本来是尽量说真话,时光流逝,为了生活,他现在的原则是不再说真话。

  他的原则本来是不依靠别人,不依附权贵,日子久了,他发觉一个人挣扎很辛苦, 依附一下权贵也没什么不好。

  他的原则本来是绝不妥协,年纪大了,他的原则是尽量妥协。

  时间也使人忘记朋友。

  有些朋友,我们已经很久没联络了,我们曾经是很要好的。

  时间使人忘记梦想、原则和朋友,偏偏有些事情我们又记得很清楚,我们记得自己曾经有梦想、有原则和有朋友。

阅读全文 | 编者:张小娴  | 评论:1 | 查看:7677  
未知 文学欣赏在你心中有这样的一个人吗?   [ 2003-09-01 00:00:00  星期一 ]
  你们可能相爱过,你们也可能喜欢着彼此, 但是,为了什么原因你们没能在一起?

  也许他为了朋友之间的义气,不能追你。

  也许为了顾及家人的意见 ,你们没有在一起。

  也许为了出国深造,他没有要你等他。

  也许你们相遇太早,还不懂得珍惜对方。

  也许你们相遇太晚,你们身边已经有了另一个人。

  也许你回头太迟,对方已不再等待。

  也许你们彼此在捉摸对方的心,而迟迟无法跨出界线。

  不过即使你们没在一起,你们还是保持了朋友的关系。但是你们心底清楚,对这个人,你比朋友还多了一份关心。即使不能跟他名正言顺的牵着手逛街,你们还是可以做无所不谈的朋友。他有喜欢的人,你口头上会帮他追,心里却不是很清楚你是不是真的希望他追到。

  他遇到困难时,你会尽你所能的帮他,不会计较谁又欠了谁。男女朋友吃醋了,你会安抚他们说你和他只是朋友,但你心中会有那么一丝的不确定。每个人这辈子,心中都有过……

  阅读全文>>

阅读全文 | 编者:张小娴  | 评论:0 | 查看:8540  
未知 文学欣赏一生最重要的两个字   [ 2003-09-01 00:00:00  星期一 ]

  如果要选出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字,你会有什么选择?

  有人选“美貌”,有人选“财富”,有人选“健康”,也有人选“生命”和“自由”,一个幸福的女人说是“老公”。

  生活中最重要的、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两个字,难道不是“时间”吗? 有美貌、财富、生命、自由和健康,但是上天给你的时间太短,也是没用的。再好 的丈夫,上天只把他赐给你三个月,那是悲剧。

  我们都受制于时间。年少时候,你总希望日子过得更快一些。年长之后,你惊讶时 间竟然过得那么快,要留也留不住。

  你本来可以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好,但时间够了。人的遗憾总是:“如果我有多些时间——”然而,时间太长,也是遗憾。如果这一辈子只做十五年夫妻,你们是神仙美眷, 是完美的,但是你们做了二十年夫妻,由结婚第十六年开始,他就有了外遇。

  如果只做五年情人,你们将会永远怀念对方,可惜你们做了六年的情人,那最后一年糟透了。

  时间治疗痛苦,也加深了痛苦;它有时候太长,有时候又太仓促。

阅读全文 | 编者:张小娴  | 评论:0 | 查看:9374  
未知 文学欣赏文人中诗人是最可怜的   [ 2003-08-24 00:00:00  星期日 ]
    说得太清楚,难道不是吗?有时候我们更需要暧昧。

  文人中诗人是最可怜的。文学作品中以诗作品离垃圾这个字眼最近。小说家可以尽情地饕餮一切词汇,评论家可以泼辣地骂娘。而诗,这种文字最吝啬的表达方式,使得诗人只能在文字的泥泞里痛楚的跋涉,而通常这跋涉并不令诗人坚强,只让他们越来越忧郁,敏感,纤细和易受伤害。当然敏感易碎并不是诗人心灵的全部,在诗人心灵的深处,还有一种倔强的精神,所以我喜欢把诗人的状态用如下几个字描绘:痛并牛逼着。

  诗是最模糊的文字集合,很难定义一首诗的意义,因为它会随着不同时空和不同的欣赏者而改变,也可以说诗就是墙上涂鸦,是从一些片段拼凑起来的复杂意象。

  形容词永无休止地折磨着诗人,一个诗人永远也无法找到最合适的形容词,而且由于词语的意义随着时间而变换,诗人只好去寻觅一些偏僻的,或创造一些新的词汇来精确地表达,而这样做的后果很可能炮制出了一堆太过抽象没人听得懂的……

  阅读全文>>

阅读全文 | 编者:haiyun.net  | 评论:0 | 查看:8012  
未知 文学欣赏学子回过头来看网络   [ 2003-08-23 00:00:00  星期六 ]
  ■ 从第一次接触网络,到走进网络,而后迷上网络,直至今天提起这支笔,我的网龄已快两年了。

  ■曾经有人这样写过,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网虫,应该看她(他)对网络的痴迷程度,而并不单看她(他)的网络技能。

  ■也许,我称不上是一个真正的网虫。我没有超人的网络技能;没有黑客那种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持之以恒的吃苦精神;我,我只是一个对网络一知半解、看看听听、聊聊玩玩、不求上进的人。

  ■走进网络,是我无聊;断开连接,我则迷惘。

  ■当我今天提起这支笔的时候,我不知道该如何去评价网络这种与时俱进的时尚,或许,网络已不再是时尚,因为他已走进普通人的家庭。对于我来说,也许应该写的是网络聊天。

  ■如果说无聊的网络,那肯定因为我是一个网络败类,因为,我未能利用网络,而却成了网的奴隶;如果说迷惘,那肯定是我神质不清、幼稚冲动,于是,网络真真切切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我,我很后悔!

  ■今天,当我心情极坏的在写这些东……

  阅读全文>>

阅读全文 | 编者:  | 评论:0 | 查看:8056  
未知 文学欣赏三毛的中国心    [ 2003-08-22 00:00:00  星期五 ]
  哲人说:一棵小草,让人读懂春天。

  古人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阅读三毛的作品,除了读到清新、质朴、脱俗,我还读到她那满腔炽热的民族情感。

  阅读三毛的作品,除了读懂她的纯真、善良、有个性,充满爱心,我还读懂了她的那颗赤诚 的中国心。

  回想当初阅读三毛作品的那些时日,现在还令我激动不已。虽然已过了人生最易兴奋、最易 激动、最易浮想联翩的年龄,但三毛作品还是使我倾倒。

  捧读三毛作品:

  --常常废寝忘食,

  --常常夜以继日,

  --常常通宵达旦,

  ……

  准确地说,三毛作品以它独有的魅力征服了我--一个过了"不惑"之年的男人。

  三毛文学,基本是她人生足迹的印痕,是她人生履历的记录。阅读三毛作品就读到了一个真 实的三毛、完全的三毛。

  翻开她的作品,从出生到童稚到小学到中学到失学在家再到大学再到出洋留学;从留学西班 牙到北非撒哈拉定居结婚到失偶再到回归再到祖国大陆最后人生……

  阅读全文>>

阅读全文 | 编者:  | 评论:1 | 查看:12435  
共138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2/14页  10篇/页 转到:

免责申明 | 版权申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
Copyright © 2001-2025 Haiyu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南油天安工业区1栋3楼 邮编:518000
有我可以帮您的吗?QQ:12457275  
粤ICP备050173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