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说软件从业者
在此,我仅以一个一般软件从业者的身份,从个人发展的角度,向与“软件企从业者”有关的一些人说一些话,希望以此作为一个“过来人”提示性建议或者忠告。如果由此让哪怕一个人在数年以后能够活得轻松一点,那我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如果能让一个软件企业由此得到一点点有益的启示,那将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了。
首先,我想对即将选择软件专业的人说
IT作为高新产业其前景被广泛地看好,软件开发本身对于聪明的学子们是极具挑战意义的,成为一个软件工程师是那么伟大的一个理想。而且,软件企业中的人收入高,这一点似乎被公认,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着人们入行的欲望。
有报道称,我国“软件人才严重缺乏。据权威部门调查,我国软件企业每年的软件人才需求量超过10万人,其中大部分是基础软件编程人员。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软件产业的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在IT行业中名列前茅,远远高于传统各行业的收入水平。据统计,我国软件人才的平均年薪超过6万元人民币,据北京市有关部门调查,普通程序员入门月工资一般在2000元以上。”以此,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让自己跻身于这一“紧俏”的行业,且不管将来如何,至少可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好好地捞一把。
但事实上,不论探究哪一行业,其境况并不是靠简单的统计数字能真实说明的,何况那数字本身的“水份”也不知能有多少。如果一定要探讨统计数字,在“IT热”的今天,你可以在任何一所学校中找到“计算机应用”或“信息工程”等专业,那全国每年相关专业毕业生,包括从中专到本科、从硕士到博士,这数字应该远远超过10万,而每年加入软件业队伍的“计算机相近专业”甚至其它非“计算机相近专业”的毕业生也占有相当的比例。我们可以粗略地估计一下,如果一个大中型城市以40所学校、每校平均200名计算机及相近专业毕业生将可从业计算机软件行业,就25个这样的城市每年就会输出软件从业的“生力军”20万人以上,这应该不是什么危言耸听吧。那么,在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有“炒作”之嫌的统计数字的心态下,你应该冷静地问一下,如果每年要10万人,那另外10万该做什么?
据我所知,相比之下北京的软件从业者收入是最高的,月薪起码比2000元要高,年薪平均6万元人民币绝对可信,但如果你是一个软件专业刚毕业的学生、甚至是来自“名校”,那你到北京去看看软件企业到底是不是渴望你的“加盟”。全中国就一个北京,而其它大部分地区软件从业者的收入并不令人羡慕。一般情况下,一般软件企业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来说,甚至于给予一个不领薪水的“实习”机会都难。
那么,每年人才需求10万人以外的“那10万”做什么去了呢?
在我的周围,除一部分软件“科班出身”的人入了行以外,有“生物”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做软件项目经理的,也有“应用软件”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做市场业务的。软件公司在“常年招聘”开发人员,但对应届毕业生很少考虑,对前来应聘的“人才”们是“百般挑剔”,被“留”下来的寥寥无几。公司笃信“人才是流动的”,不忌讳“大进大出”进行技术队伍优化,但总数却相对保持着稳定或只是略有增加。公司以盈利为基本目的,没有义务培养或养活滚滚而来的“生力军”,那些没有机会的或被“淘汰”的人在四处碰壁之后,只得自己想法养活自己了,所以,在任何非计算机相关行业你可以见到许多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可怜天下望子成龙的父母花费大量的心血,到头来却让自己的宝贝为生计犯愁;可怜心怀报效祖国、回报社会之志的学子们,苦读多年之后却没有了出路。
那么,“留”下来的“那10万”又是怎样的境遇呢?他们在不断地艰苦地学习,在不断地辛勤地耕耘!
软件业在飞速地发展,新技术、新工具层出不穷,得不断学习,否则会被淘汰;项目的效益要求在不断提高,新理论、新方法在不断涌现,得想方设法付诸实践,公司以经济效益衡量你的价值,除此之处你做多少工作都没有说服力;项目成果由代码组成,在一个项目中你敲了30000行代码,只不过是简单劳动,想让它“跑”起来不知得费多少周折,但老板只要结果!加班也好劳累也罢,只不过被以“辛苦”二字苍白地一抹,而“能够承受精神压力”却被明确地归于从业素质要求的范畴。所以在软件企业里,所有精神学科的常见病症都可以在员工身上找得到,任何有变态倾向性格的人也都可以遇得着。在软件企业里做事的倍加小心,稍有不慎就会招致上司的呵斥,那怕他只是可能就比你“高”那么一点点的同行;发表任何言论得先深思熟虑,一但触及他人敏感神经便会惹来群情激愤的责难,那怕你是在网上匿名发表一点心得体会也不行。
也许还应该看到从事软件业的收入的确高于其它行业,但如果你认为这与你所付出的身心憔悴的代价来比也许还是值得的话,那我还又要提请注意一点:软件业是吃青春饭的,软件企业绝对不养老。那么在你40岁或者更大一些时,你除了会敲计算机键盘以外一无所长,你何以谋生?你认为在此之前赚到的钱够为你养老吗?更不要说养家糊口了。
实在一些讲,软件业要求从业人员不仅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更注重学习和接受能力,讲求实践动手能力,崇尚团结协作精神。这不是靠“努力”两个字就能实现的,这需要许多基础素质的支撑才有可能实现。所以,在选择软件业这一行之前,你得想好了,你是不是很明智地对该行业有足够清醒的认识,是不是从自身天性上、智商上来说能够征服那种挑战,从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上来说是不是能适应其从业的艰巨性要求?
从事软件业是一种极具风险的选择。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何必一定要让自己将来“撑得那么狼狈”?
第二,我想对已经进入软件行业的人说
也许你是靠自己出道前的努力学习和积极实践跻身于此,也许你因为本身学历高而被“诚聘”,也许你是因为毕业于名牌学校得到青睐,也许你是通过熟人介绍屈就,也许你是因为长相出众或者手相上乘被挑中……不管怎么样,你入行了,可喜可贺。但你很快会发现“学海无涯、回头无岸”了,以前那点可怜的学识,上不能以出色的工作赢得赞赏,下不够以必要的技术解决问题。你需要不懈努力地学习、工作、学习、工作……忘记时间、忘记寝食、忘记自我……这样身心摧残式的上进什么时候是个头呢?可能没有个头!
终有一天,也许你是靠自己的艰苦努力掌握了足够的技能,也许你是靠雕虫小技赢得上司的错爱,也许你是以广泛有效的“社会活动”让“高”于你的人物纷纷落马……不管怎么样,你终于跻身于被称之为“高手”的行列了,那可是一件了不起的大喜事,可喜可贺。但你很快会就会感到“高处不胜寒”了,要做一个高手是如此之难,上须有出色的工作业绩得到肯定,下能以高超的技术赢得尊重。你需要不懈努力地学习、工作、学习、工作……忘记时间、忘记寝食、忘记自我……这样的身心摧残式的提高什么时候是个头呢?可能没有个头!
这真是一个令人困苦的怪圈!
IT是一个崇尚技术的行业,这是不言而喻的。初入行业企业,往往单纯地认为必需要成为一个“高手”才能立足,而成为一个高手就是要掌握自己独有的技术,能做别人做不了的事。在这样的意识下,“新手”往往是抓住一些个操作系统的、开发工具的或是数据库的次要的、个体的或特性的问题,下苦功夫“钻研”。这也的确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的,得承认其努力了,可是就算有一天真成为“一个技术方面的问题专家”了,可能还没来及享受“成就”,一夜间人家的系统升级后,自己所掌握的“技术”被当作系统BUG给处理掉了,专家不专了。应明确,讲技术虽不是指所谓的“核心技术”,但也不应是什么“技巧”。软件开发是针对项目、产品的实现展开的,系统软件是其支持基础,开发工具仅仅就是个工具,真正需要的是对支持系统的认识和对工具使用的掌握,更要求对目标结果的正确理解。这些综合技术的获得是需有一个踏实的学习、实践和积累过程,而技术掌握的最终目的还是为项目和产品服务的。由于项目和产品的广泛性,软件开发范畴的技术的内涵广泛得很,对于一个人来说生理上是有极限的,可能一生一世也学不完、学不清。同时,项目和产品的实现不可能以一人之力可一蹴而就的,软件开发是一个群体的、过程性的活动,讲求合理分工、协同配合、计划和组织,一个人的知识、精力有限,竭泽而渔也不会有多少收获。所以,量力而行,学会规划自己的事业。
你首先应根据自己的爱好或者说是长处,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一方面,软件企业本身已分化为多个方向,总有一个方向适合你一些,你可以选择;另一方面,一个应用方向的软件企业所使用的工具、所需要的架构知识等等各有不同,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技术本身的前景进行选择。
软件开发毕竟对人的能力要求较高,这包括基础知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自制能力、承受能力、责任心等等,并不是对任何人都适合的,哪怕你是专业的甚至是高学历的。所以,如果入行半年内不能适应,一年内没有大的长进,就该考虑是不是改专业方向,如果一两年以后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的话就应考虑改行了,这是现实的、可取的,因为时间并不是技术能力的决定因素,实践可以为你证实那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选择自己适合的专业应更愉快一些,这对自己的将来、对周围的同事都是好事。
在软件企业中立足应该是靠自己真实的能力,对于这一点自己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保持一个平常心,以健康、良好的心态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想要在软件企业里愉快地的生活,其基础是自身的努力,这主要是工作上的努力和学习上的刻苦。软件开发是一个技术更新非常快的行业,所以开发人员必须更新知识,否则就会被淘汰,技能的退化是致命的,要强制自己不断地努力学习,同时将新的知识、方法积极地运用于实际工作当中去,以求得能力的提升,这应是对自己基本的要求。另一方面,软件企业里也会细化出许多岗位来,有些岗位对技术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可能反而更注重经验,或者如前所说更适合自己一些,所以也可以适时地调整一下。总之一句话,“多大的头戴多大的帽子”,别怕别人会强于自己,别强迫自己去做做不到的事,别让职位、收入的差异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
有业内人士将“对企业有归宿感,对企业有所贡献,自己善于学习” 归纳为人才共同的特征。软件从业者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完成职责范围的工作,获取相应的回报,从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体会或多或少的成就感。从业者在刻苦地学习和努力地工作过程中,能力在一步步地提高,作为自身有一种希望有所建树的欲望,有被企业所认可和尊重的需求,但这可能并不完全归于“对企业有归宿感”。中国大大小小的软件企业不计其数,天天有公司开张、日日有企业关门,有哪个老板敢断定自己的企业就是30年前的微软?有哪个企业能保证你在能“功成名就”之时腰缠万贯地“恭身引退”?所以,与其说你为企业、为老板打工,不如说为自己、为将来打工来得更直接、更真实一些。
那么,怎样为自己打工呢?把握好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对企业的发展方向、技能要求有一个较准确的认识,对自己的水平、能力随时进行审视和正确的估价。时刻提醒自己,立身之本是以自己的能力为基础、以做出的贡献为标志的。如果有三分的可能就付出十分的努力,弥补自身的不足、加强自己的专长,使自己适应企业的需要,以发挥自身的劳动价值,这是一种艰苦的活动,须坚持不懈;如果你的九份的能力那八分能力要求的工作你应该能做得很好、九分甚至十分的任务应积极争取,这是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得有足够的自信和勇气。能力与劳动最终会给予你相应的回报,成就也就会从这积累中产生。不要让自己过份地依赖于一个企业,不要轻易地将自己的命运拴在一个“老板”身上。如果自己的能力没有得到认可、劳动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如果真是这样,那你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据理力争,讨回自己的劳动所得、争取相应的待遇;一是换一家更为理想的企业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这都是可取的。就算你为一家企业做出了“巨大的成就”,也绝对不要一相情愿地以为你是该企业的“拥有者”,功高盖主会招致杀身之祸,何况你的言行会让人觉得是“要将皇帝拉下马”!
忠诚是相互的。企业希望员工忠诚于企业,但企业却往往作不到对员工的忠诚。所以,不要过于相信企业所谓“企业文件”的空谈,空头的许诺和“思想工作”是那么地空洞和乏味,在这经济社会里有时连企业的命都救不了,还会对一个打工者带来什么实惠?如果有兴趣你可以了解一下,那些倒闭掉的大一点的软件企业一定是最讲“企业文化”的。软件企业是靠软件开发和营销工作存在的,软件企业的兴旺需要我们做出实际的努力、付出艰苦的劳动。如果你认为你所在的企业对员工是忠诚的,并且有一个向上的气氛、有一个美好的前景,如果你想在此企业里长久地做下去,那讲得再多也不如将努力付诸于实际的工作,个人的成就是工作积累起来的、企业的效益是劳动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想出来的、说出来的。对员工忠诚的企业最终会给忠诚于企业的员工以应有的回报的。
软件开发是一个群体活动,所以软件从业者要学会与人合作、与人勾通,在一个群体里保持一个友好、平和的心态,共同创造一个团结、向上的气氛。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力主权力与责任、回报与劳动的平衡,工作结果在给企业交付之前,应先给自己的责任和劳动交付。
鱼龙混杂的软件企业并不因为是“高科技产业”就一定会优雅和高尚,可能就是一个大染缸。有时候一个软件企业就像是一个旧社会的戏班子――争“角”抢“色”,有时候一个软件企业就像是旧社会的官场――勾心斗角,有时候一个软件企业就像是一个旧社会的商场――尔虞我诈。从业者该洁身自好、做一个正直的人,靠自己的能力和劳动安身立命,不怀欺人之心、不显“匠人”之态,不用讨好谁,更不用诋毁谁。这会让自己踏实一点、让大家愉快一些的。
第三,我想对软件企业的老板们说
软件企业的拥有者和决策者――老板,您该做好企业的主人:企业是你们的,方向应由你们来把握的,人员和技术应由你们组织的,工程应由你们管理的,企业的兴衰存亡应是掌握在你们手中的。所以,如果企业兴旺了,自然应给你的员工应有的回报;如果企业衰败了,你应该向员工们道歉,绝不该抹杀他们的劳动以转嫁损失。
软件公司作为一个企业,是靠经济效益生存和发展的,要创造效益不单需要基础支撑,还需要战略和经营思路的正确选择,决策、管理者们应以实际、艰苦、扎实的工作开辟广阔的行业应用市场,绝对不要希冀靠什么人的什么“技术”、什么“发明”来创造一夜发达的奇迹。
“国内管理软件市场竞争激烈,表面上看,是众多厂商对市场、对客户的争夺,其实各软件企业是在进行着更深层次的较量,即人才的较量。如何识人、用人已经成为摆在软件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一个人是不是人才,要看是否成功才可以较准确地说明,所以在不知道他能否给你带来财富的时候,选择“人才”的人可能首先得是一个伯乐,这个人就是你老板!许多软件公司招聘人才,动辄硕士、博士,连本科都不在考虑之内。应该看到,学历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水平和能力,应更加看中一个人的从业经验和实际动手能力,尤其是他的心理成熟度和工作热情。
一个领导者的决策、管理失误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将是致命的,要远远大于一般员工工作失误所造成的损失。软件企业业主在投入了资金和进行了设施建设后,或出于对软件技术的敬畏,或出于自身的惰性,往往自信地将公司的前途和命运维系于一个他们千挑万选得来的“高级人才”身上,从此似乎高枕无忧地做起了发财大梦。而到了秋后算账时,惊呼失策于经营、疏忽于管理,接下来会由相当部分的员工要承担其损失了,惯用伎俩便是裁员和工资打折发放了。这对员工来说是太不公平了,员工付出劳动、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内的工作,就应该得到相应的报酬,何况决策失误带来的巨大损失怎可从员工身上克扣得回来。
所以,业主们应该现实一点,务实一点。与其尊重“人才”不如尊重劳动,建立起合理的管理体系,明细分工、责任,强化过程管理,让企业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最为关键的是要参与到具体工作过程的监理中去,随时调整工作失误,保持企业的上升性。做好员工的技能认定和劳动评价工作,让报酬真切体现对员工劳动的尊重。
软件企业往往困惑于“高学历人才留不住,培训好的人才要跳槽,高级软件设计师和工程化软件人才很缺乏。”但我认为,与其拥有大量的人才,不如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运行体系。一个软件企业能够拥有多少人才?如果属下全可称为人才时,企业是不是就一定蒸蒸日上呢?我看未必。“人才都需要较强的个人价值实现感。他们需要这个企业以及所在的行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能让绝大多数从业者为社会创造价值,同时拥有获得成就感的机会。”一个健全的管理、运行体系对于人才更具吸引力,一个有前景的专业方向可以给人才以更多发挥的机会和施展的空间。栽好梧桐树,不怕引不来凤凰。这梧桐树由谁来栽呢?当然是你软件企业的老板们了。
还应注意到,“由于软件企业缺乏优秀的高级软件设计人才,导致不少软件产品缺少创意,重复开发、产品雷同现象严重,浪费了大量宝贵的人力资源。”同时,并不是所拥有的员工甚至是可称之为人才的就可以很快地、很好地投入到具体的工作当中去创造出一定的价值来,应给以一定的机会,应该允许个人的成长过程,适时地、适当地创造个人发展的条件。
软件业本身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与软件从业者的利益得失相牵扯,将企业命运与员工的前途绑在一起是企业主们的愿望,简单地说教是无济于事的,这需要企业家们动动脑筋,站在相互忠诚的立场上,从根本利益和出发点上好好做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