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 [热点综述] 加强农村公共医疗卫生建设的紧迫性     阅读:9678  

加强农村公共医疗卫生建设的紧迫性
作者: 农调总队 编辑: 海韵 发布日期: 2003-08-19 00:00:00 点击量: 9678 来源: haiyun.net
  坚决防止“非典”向农村地区扩散和蔓延,已成为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防治“非典”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农村的医疗卫生状况能否承受“非典”的袭击值得关注。
  一、农村存在“非典”疫情扩散的渠道和隐患

  (一)农民工返乡,增加了“非典”疫情向农村扩散的渠道

  自4月下旬“非典”疫情在部分城市蔓延以来,一些地方存在外出务工人员陆续返乡现象,其中不乏“非典”患者。据河北调查,截止5月6日,张家口返乡外出务工人员已达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70%;围场县从北京返回的外出务工人员就有1.1万人,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78.6%;徐水县从北京返回的外出务工人员也已达到8740人,占总人数70%。甘肃礼县从外地返乡的2000多人中,已有1例死亡,8例疑似患者。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累计有15个省(区、市)农村地区存在“非典”疫情,涉及到85个县,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截至5月10日,山西确诊病例已经分布到大约20个农业县中。随着农民工的返乡,使“非典”疫情极有可能向农村蔓延和扩散。

  (二)部分农民和地方政府对“非典”认识不够,给疫情扩散留下了隐患

  最近,江苏省农调队在全省随机抽选了1490户农村居民家庭,开展了一次关于农村“预防和控制非典型肺炎”情况的快速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农村防治“非典”工作的各项措施正在逐步落实,但部分农民对“非典”的危害性认识不够,自我防范意识还比较差。受访者中,有10%的人对“非典”的危害性还不太了解或基本不了解;有15.8%的人对于防治“非典”知识不太了解或基本不了解;有16.1%的农村居民家庭,对个人和家庭防治“非典”尚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措施。还有个别地方的领导和预防人员也认为,农村的空气净化能力强,居住分散,一旦出了问题好隔离、好封闭,思想上的麻痹大意,也给疫情扩散留下了隐患。

  二、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抗击“非典”能力弱

  (一)农村医疗基础设施差,专业防治力量不足

  目前,全国平均每个乡镇拥有卫生院数为1.2个,平均每15个村才拥有1个乡镇卫生院。全国农村平均每千人拥有的病床数为0.79张,每千人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为1.3人,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2.9%和36.1%。2001年县(旗)属综合医院平均每床占用专业设备金额为28245元,仅为卫生部属的15.7%,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属的24.8%,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在农村,一些地区的卫生技术人员水平也相当有限。据调查,四川广安市某区60所乡镇卫生院,仅有七台B超机,二台X光机,其他就是血压计、体温计、听诊器等简单设备,诊治手段十分落后。乡镇卫生院人员年龄在45岁以下、具有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约占在职职工总数的9%,职工中只有少数人员是正规卫生专业院校毕业,绝大多数是跟师学艺,还有一部分人连医疗基本知识都不懂,不少疾病无法及时有效地诊断和治疗。长春市周边各县市乡卫生院医护人员中,从卫校毕业的不到10%,有的县防疫部门工作人员一半以上是行政人员,没有护理常识,一旦疫情发生,现有力量难以应付。

  (二)农村环境卫生条件远远落后于城市

  预防“非典”的主要且最为简单的手段就是开窗通风和用流动水经常洗手。通风是容易做到的,但是用流动水洗手却使许多农民望尘莫及。目前,城市居民没有自来水的户仅为总户数的1.6%,而同期农村居民使用安全饮用水的普及率仅为67%,饮用自来水的农村居民只有55%。仅要求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和纸巾擦干,不能共用毛巾一项,多数农民就难以做到。大多数农村居民缺乏基本的卫生设施。2001年底,城镇没有卫生设备的户为14.3%,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仅为46.1%,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也只有49.5%。平均来说,一半以上的农村居民排泄物不是得不到及时处理,就是暴露于室外,任凭鸡刨猪拱。可想而知,一旦农村出现疫情,传播渠道更为广泛,问题会更加严重。

  (三)农村医疗卫生投入严重不足

  在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和财政分灶吃饭的情况下,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比重下降,县乡医疗卫生机构资金来源中财政拨款的比重越来越小。据有关部门测算,从1991年到2000年,全国新增的财政卫生经费投入中只有14%投入到农村,这一比重比70年代到80年代初明显下降,而这区区14%的投入中又有绝大部分成了“人头费”,县乡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转不得不越来越依赖于并不规范的市场收费。分配方式的改变也使绝大多数村级集体经济难以用有限的公益金来支持公益性的村卫生室,结果导致全国71万个行政村中,59%的村卫生室演变为个体或个人联办卫生点,在农村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不能不面临着挑战。对付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各医院都需要巨大的投入。据报道,在北京,每例疑似病人每天的直接费用为1090元,每例确诊轻症病人每天的直接费用约为1100元,重症病人每天约3220元,疗程21天。根据农村目前的医疗状况,一旦农村出现疫情,各地所需应急设备的购置会远远大于北京地区。大部分县级财政是“吃饭财政”,很难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疾病防治。投入严重不足,给农村抗击“非典”增加了难度。

  三、加强农村公共医疗卫生建设迫在眉睫

  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国上下众志成城,齐心协力,“非典”向农村扩散的势头一定会得到有效地遏制。但是,在抗击“非典”这场战役中,政府应该优先加强农村公共医疗卫生建设,将农村“非典”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首先,加大对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建设的支持力度,改善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条件。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在很大程度上是公共品或准公共产品,政府对于卫生筹资及医疗卫生管理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职责,这并不是一个可以简单化的放给市场的领域。改善农村的基本医疗条件,不仅是抗击“非典”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因此,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应向农村倾斜,把重点调整到支持农村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公共预防保健、医务人员培训,以及加大转移支持力度,救助贫困人口、建立医疗保障体系方面来。

  其次,开展农村生活环境综合治理。安全饮用水的普及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是预防疫病的重要手段,在农村地区,政府要投资修建自来水厂;在干旱缺水地区,投资修建安全的水井,切实保护好农村饮用水源;提倡修建卫生厕所;优先解决生活污水乱排放、生活垃圾乱堆放问题。

  第三,建立健全农村疾病防治监测体系,保证预防和救治疾病的条件及信息畅通无阻。农村三级医疗防预卫生网在历史上起到过重要作用,目前却存在种种不适应,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但必须明确农村卫生机构以非盈利为主,必须承担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功能。为此,政府应对农村卫生机构承担的公共卫生和防保项目给予必要的补偿和税收优惠。抓紧建立从省到村的疫情信息网络,健全县乡村三级相结合、以村为基础的疫情监测体系。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各级政府、基层组织、农村干部和广大农民都明确在防治传染性疫病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树立依靠科学、战胜疫病的信心。这既是当前防治“非典”的紧迫任务,也是今后预防其它疾病的重要措施。

  第四,加强农村药品市场的管理。农村人口众多,农民对劣质用品的鉴别能力相对较弱,居住分散又使一些乡村市场难于管理,都给了不法商贩以可乘之机。虽然各级政府部门已三令五申,并已及时查处了不少发“非典”财的不法商贩,但依然有见利忘义的奸商顶风作案。因此,有关部门应立即行动起来,以最严厉措施、以最负责的态度堵住劣质“防非”用品流向农村。对农村基层卫生机构,要制定基本用药范围,规范药品价格,倡导集中采购药品。


[ 海韵 于 2003-08-19 00:00:00  Tuesday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正在加载评论...


免责申明 | 版权申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
Copyright © 2001-2024 Haiyu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南油天安工业区1栋3楼 邮编:518000
有我可以帮您的吗?QQ:12457275  
粤ICP备050173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