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久很久以前,有位花神,美丽而盈弱,四季开着小小的、洁白的花,香味幽幽而绵长。
一个年轻怜花的小伙子每天精心照顾着花神,施肥、捉虫、浇水。(呵呵,是不是很像绛珠草和神瑛侍者的故事啊?也许,也像小王子的故事)两个人日久生情,相爱了。
佛祖知道了,很生气,要拆散两人。小伙子被送到普陀山上习佛,并赐明韦陀,意思就是要他忘却前尘。而花神被贬做一年只能开一次的昙花。
多年过去了,韦陀果如其名忘了花神,潜心习佛,渐有所成。而花神却怎么也忘不了那个曾经照顾她的小伙子。她知道每年暮春时分,韦陀总要下山来为佛祖采集朝露煎茶。所以昙花就选择在那个时候开放。她把集聚了整整一年的精气绽放在那一瞬间。她希望韦陀能回头看她一眼,能记起她。
可是千百年过去了,韦陀一年年的下山来采集朝露。昙花一年年的默默绽放。韦陀始终没有记起她。 或许还要过了很多很多年,韦陀无意间的回头,或许会看见那无怨无悔为他盛开了几千年的小小的昙花,或许会记起曾经在很久很久以前,他曾如此的爱过那朵美丽的花。
因此,昙花又叫韦陀花。
【年代】:汉
【作者】:两汉乐府 【作品】:悲歌 【内容】: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赏析】:《悲歌》,乐府古辞。《乐府诗集目录》作《悲歌行》,载于《杂曲歌辞》。这是一首描写游子思乡的诗,诗人用浑朴自然的语句,写出了游子深切的百转愁思。尤其“郁郁累累”一句,一种怀乡的断肠情绪,深深掩埋其中。“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难言的悲伤回环在心里,好像车轮滚来滚去。这是极好的比喻,不但“转”字关合得自然,同时能传达痛楚之感给读者。
【注释】:
① 当:可以;这里是“聊以”的意思。当(dāng):代替。
②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这二句的意思是,“惟其欲泣,所以悲歌;惟不能归,所以远望”(张玉谷《古诗赏析》)。
③ 郁郁:愁闷貌。累累:失意貌。
④ 思:悲也。
⑤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这二句是……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注】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中来。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
《宣……
阅读全文>>
李白
汉帝重阿娇, 贮之黄金屋。
咳唾落九天, 随风生珠玉。
宠极爱还歇, 妒深情却疏。
长门一步地, 不肯暂回车。
雨落不上天, 水覆难再收。
君情与妾意, 各自东西流。
昔日芙蓉花, 今成断根草。
以色事他人, 能得几时好?
《妾薄命》为乐府古题之一。李白的这首诗“依题立义”,通过对陈皇后阿娇由得宠到失宠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妇女以色事人,色衰而爱弛的悲剧命运。
全诗十六句,每四句基本为一个层次。诗的前四句,先写阿娇的受宠,而从“金屋藏娇”写起,欲抑先扬,以反衬失宠后的冷落。据《汉武故事》记载:汉武帝刘彻数岁时,他的姑母长公主问他:“儿欲得妇否?”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曰:“不用。”最后指其女阿娇问:“阿娇好否?”刘彻笑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刘彻即位后,阿娇做了皇后,也曾宠极一时。诗中用“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两句夸张的诗句,形象地描绘出……
赠婢诗
公子王孙逐后尘,
绿珠垂泪滴罗巾。
候门一入深似海,
从此萧郎是路人。
这个有段故事,诗人曾经暗恋姑母家的一个婢女,两人心下各自喜欢。后来此婢女被姑妈送给一大户人家。诗人听到后很感伤,写了这首诗。大户人家的主人知道后很感动,将婢女送还,成就一段姻缘。
唐末范摅《云溪友议》载:唐元和年间,秀才崔郊与其姑母的一个婢女互生情愫,互相爱慕。但是后来婢女却被卖给了显贵于某。崔郊悲伤怅惘不已。一年寒食节,偶尔外出的婢女,邂逅了崔郊,崔郊百感交集,写下《赠婢诗》:“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候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诗人被夺取所爱的悲哀,我们不难体会。后来于某读到此诗,为崔郊的痴情所感动便让崔郊把婢女领去,一时传为美谈。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侯门”指权豪势要之家。“萧郎”是诗词中习用语,原指梁武帝萧衍,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泛指女子所爱恋的男子,此处是崔郊自谓。这两句没有将矛头明显指向造成他们分离隔绝的“侯门”,倒好象是说女子一进侯门便视自己为陌路之人了。但有了上联的铺垫,作者真正的讽意当然不难明白,之所以要这样写,一则切合“赠婢”的口吻,便于表达诗人哀怨痛苦的心情,更可以使全诗风格保持和谐一致,突出它含蓄蕴藉的特点。诗人从侯门“深如海”的形象比喻,从“一入”、“从此”两个关联词语所表达的语气中透露出来的深沉的绝望,比那种直露的抒情更哀感动人,也更能激起读者的同情。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唐诗宋词熠熠生辉。早有在初中时期,我就对中国古典诗词产生了浓厚兴趣,到了中专时代,更有些“少年不识愁滋味”,闲暇之时,所谓的诗也写了不少,填词还浑不知平仄押韵,一切景物皆情语,以我之心境观世界,实为我学诗词之入门,然当时之用心是极其认真的。“漫漫长夜我独醒,寂寞花开有谁知?”,可见,学诗词之人都是有一点自恋的,录以前之旧作,翻前人之佳作,然感慨万千,今日有闲,聊以自乐而已!
辛弃疾有词:“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第一次读到时,我不太懂,为什么“却道天凉好个秋”呢?随着年纪的增长,我或许明白了一些。年少之时,初学诗词,颇好古人之风,情感在真实之中碰撞着,徜若是有了一句佳句,自是欣喜反复几日,现在想想可笑,我很庆幸,能在诗中能留下我的一段历史。
其实,每个人都一样,年少时轻狂……
阅读全文>>
|
||||||
![]() |
|